当前位置:主页 > 学习 > 育儿教育 >

说出这几句话,比打在孩子身上还疼

2017-03-19 21:07:01|已有人浏览

本文由皮皮妈原创

以前有人奉行“打是亲,骂是爱”,对孩子施加言语暴力和行为暴力,还称之为“爱”。如今大家都知道这样会伤害到孩子了,但殊不知,有时候大人自己觉得没有恶意的话,让孩子感觉比扇巴掌还害怕!

01“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孩子哭闹、耍小脾气时,妈妈们经常会这样威胁孩子。而且似乎还很奏效,孩子马上就不哭不闹跟着走了,于是屡试不爽,就习惯于这样说了。

但是,实际上这是在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来伤害孩子。孩子听到,会陷入极度恐惧、焦虑不安,而因为你是他生命中最重要、最熟悉的人,他才不敢离开你。所以,这样三番五次的恐吓孩子,无异于一次又一次剥夺孩子的安全感,给他的心理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02

“把你送给XX家做孩子吧”

大人之间会喜欢开玩笑,比如“把你送给你大姑家做孩子吧。”孩子听不懂大人之间的玩笑,他只能理解两点:妈妈不要自己了;自己以后不能回家了,要去大姑家。于是他心底就会出现一个声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越想越伤心。

而大人们却乐此不疲,甚至还多个人一起,当面给孩子指一个“新妈妈”,问孩子愿不愿意,孩子不知所措地看着周围,包括自己的妈妈在内,所有人都笑盈盈的,内心的痛苦更加重了。

03

“你怎么这么笨?”

对孩子说话,最忌讳的就算贴标签。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自己仿佛就站在了真理的制高点上,可以以对一切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但是,父母没有想过的是,自己本意只是孩子在这件事上,或者是特定的某一刻上,说孩子“笨”,并没有想要将孩子完全否定,但是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则是“妈妈/爸爸说我很笨”。

进而有两种后果:1、孩子自己认定自己很笨,开始自卑,甚至自暴自弃。2、觉得爸爸妈妈讨厌自己,然后就开始厌恶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自己生的这么笨。不管哪种情况,都无益于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和孩子的心理健康。

04

“连这都不会,你说你还会干什么?”

很明显,父母说出的这句话,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而是在纯粹地发泄情绪。这种话哪怕是对同辈人之间说就已经够过分了,更可况面对的还是一个处于绝对弱势的孩子。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什么,哪怕之前教过孩子,但是他又不会了,也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罪孽。如果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那孩子的信心也就难以培养起来了。

05

“算了还是我来吧”

有时候教孩子一些事情确实很难,但是一旦说好了让孩子自己做了,就要坚持到底。比如教孩子刷碗,但是孩子做得很慢,眼看着饭都要好了碗还没洗出来,就赶忙说“算了还是我来吧”。

这样打断了孩子的学习过程,让他又一次丧失了锻炼的机会,会加重孩子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往往自卑的性格就是从这样一些小事积攒起来的。

06

"我整天这么累还不都是为了你"

这句话一说出,就是对孩子情感的绑架。首先,父母每天辛苦,定然有孩子的原因,而这种过于绝对的表达,对给孩子套上沉重的负罪感枷锁。仿佛自己有罪,害的爸爸妈妈如此辛苦。同时,还可能感到莫名其妙:我怎么突然就成了罪人了呢?

其实,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换个方式就好了。比如“妈妈今天工作了一天,还没休息就要做饭,实在是累了,你能不能来帮忙扫扫地?”给孩子说出具体的愿意、可行的做法,远远比直接劈头盖脸一顿骂效果好得多。

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家庭的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所以说,当对孩子说话的时候,永远要清楚,孩子也是有尊严的,父母和孩子于人格上是平等的。以及,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比自己弱小太多的幼儿,其出言不逊对孩子所造成的的真实伤害,比自己预估的要严重成百上千倍。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