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 >

我们以为孩子还小,他却已经学会默默想念。

2016-06-08 13:25:38|已有人浏览

  

  桐同学不到三岁,但性格中已暴露出她妈妈的一些特质,比如暴躁、不善言辞、不大会显露情感。总之,颇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味道。我已经为其将来能否顺利早恋深深地担忧。

  现在流行组团带娃,我跟校友们除了在群里叽叽咕咕,偶尔也相约带娃玩。玩伴中刚好有年龄相仿的姑娘润润,润姑娘嘴巴甜,会主动跟大人聊天。桐同学往人旁边一站,明显属于内心戏多于动作戏的。

  虽然最好的永远是别人家小孩,我当然不会傻到说,你看人家小孩怎样怎样。这一点其实孩子比大人还敏感,我发现她虽然不动声色已经暗自观察、比较、学习了。每次回家都说润润怎样怎样,处处可见模仿。

  平时亲友离开,她也嘴上不说什么,顶多淡淡来一句:再见。一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深沉。

  但是也有例外,最情感外露的一次,是一个冬日深夜,爷爷奶奶赶火车。她已经睡下,听说他们要走,非要去送。我们没敢没给穿衣服,以为哄两句就好了,谁知他们走了好远,她仍撕心裂肺地哭:我就想送送他们,就想送送……

  这点居然表现得比她爸爸还情深义重,她爸本来还嫌冷想当缩头乌龟,被我明着提醒几次,才不得已说,我去送。

  但那次确实属于意外,难道真是夜晚容易让人寂寞、动情(看来表白也要注意时段,切记)。后来她是很少再对别人这样过,包括她爸要出去,她也很冷静。只是偶尔吃饭时会猜测:爸爸下班了,爸爸也在吃饭。

  最近因工作之故,她爸不能每天回家,常常隔了几天,深夜回家桐同学已经睡了。对于爸爸的缺席,她没表现出明显不适,但当某个早上醒来看到爸爸躺在身边时,会明显兴奋:扯着他嘀嘀咕咕说个不停,声音大,逻辑清晰,丝毫没有刚醒的惺忪之态。接下来的一整天都腻着爸爸。

  今天清晨,我迷迷糊糊看她有点醒了,连忙问,“要不要尿尿,抱你去吧。”她没说话,我又重复一遍,她很不爽地说,“我让爸爸抱我去尿尿。”

  “爸爸不在。”对于她的蔑视,我也很不爽。

  “在,我刚听到她声音了。”她不看我一眼,侧过身表示不满。

  我想她要么梦到爸爸了,要么把我刚刚第一声错听成了爸爸。

  “刚才是妈妈在喊你,你以为是爸爸吗?”

  她四处看看,果然不在,才答应让我抱着去洗手间。

  “等妈妈感冒好了带你去找爸爸玩好吗。”

  “我们现在就去吧。”

  “不行,太阳都没出来。”

  我安慰一会,她才慢慢平静,一翻身又睡了。她睡着,我却很难再睡着了,当然不是因为相思,而是为这小小的人儿伤感。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不懂事,不会相思,但是有体会的人都知道,孩子到另一个地方久了连家里的玩具都会想念,他们只不过不会表达或不愿表达罢了。(看过《首席医官》的人应该都知道)

  很多人还说:刚生下的孩子要哭就让他哭,不要老是抱,惯他一身毛病,几次过后他就不哭了;孩子大一些也不要不舍得,狠狠心一转身就好了,孩子很快就适应了,放不下的是大人。

  他们不知道,不哭是因为绝望,那么小就体会到反正等不来,何必要等。适应只不过逼着自己遗忘,不再奢望得到。

  有人说这样会让他们独立,坚强,我则觉得这世上不过多了一个伤心的孩子,以后多了一个冷淡之人罢了。那么小就学会了孤独、忍受、放弃。长大后指望他内心从容,活得有幸福感,可能吗?

  多关心一下不会用语言表达相思的孩子吧,也许他只是说,我想让他抱着我去尿尿。如果你不懂这是什么鬼,想想恋爱时那句“在干嘛?”,翻译过来是一样的:我想你了。

  | 作者:苏夏|一位曾经从事媒体行业的全职妈妈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