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故事 >

通晓15国语言,一手打造出“神探狄仁杰”,这个老外写的书法让国人都自叹不如……

2017-02-08 21:00:29|已有人浏览

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通”老外

我们先来看一幅书法作品:

再来看一张用毛笔,

书写的便签:

或许你可能会说,

这和国内一些书法家,

写的也差不多嘛!

但令众人汗颜的是,

这些书法作品,

并非出自国人之手,

而是出自一个,

来自荷兰的欧洲人!

他不是中国人,

但他的书法作品,

却能惊艳到国内的,

各位书法界大师。

这幅挂在沈尹默故居的书法,落款为“荷兰高罗佩”

他就是高罗佩

字忘笑,号芝台、吟月庵主。

中文名是他自取的,

原名叫罗伯特·汉斯·古利克

(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年8月9日生于荷兰扎特芬。

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

他通晓15种语言,

曾派驻泗水、巴达维亚、

东京、重庆、华盛顿、

大马士革、吉隆坡等地,

职务从秘书、参事、

公使到大使。

尽管仕途一帆风顺,

但高罗佩流芳百世的,

却是他业余汉学家的成就。

就连荷兰人对中国的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功于,

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高罗佩闲来无事,抄两首小诗

高罗佩的父亲,

是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荷兰殖民军队的一位军医。

高罗佩在印度尼西亚群岛,

最主要的岛屿——爪哇岛,

度过了他的小学时光。

高罗佩年少时在印尼爪哇岛的留影

父亲退役后,高罗佩全家迁回荷兰,定居尼曼根附近的毕克村,这是归国侨民喜爱的定居地之一。

在这里,高罗佩就读于吉姆纳瑟姆(古典式中学)。那时,家中花瓶上的中文文字使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罗佩收藏的版画《大闹纪家寨》

1930年,高罗佩就读于,

莱顿大学的汉学专业,

1935年毕业后,

高罗佩到荷兰外交界供职,

作为助理译员被派往东京。

1943年,高罗佩来到,

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重庆,

重庆的生活为高罗佩,

提供了许多学术研究的可能,

他有充分的机会,

接触当时中国名流,

为全面了解中国社会,

和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到重庆时,

高罗佩就被神奇美妙的,

中国文化所吸引。

安顿下来,

他开始细心研究,

中国文化的精髓。

首先,他对中国琴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他聘请中国琴师指导自己弹奏《高山流水》等乐曲,每当弹琴时,他神情专注,一副沉醉的模样。

由于对中国文化的,

强烈热爱和沉迷,

高罗佩一心想找一个,

有教养的中国女子终身为伴。

在重庆任荷兰使馆一秘时,高罗佩爱上了当时在大使馆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水世芳女士。

左:青年时期的水世芳 右:晚年的水世芳

水世芳是1912年出生的大家闺秀,为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其父亲水钧韶曾在中国驻列宁格勒总领事馆工作,后来任天津市长。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等。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水世芳是毕业于齐鲁大学,

因出众的教养和传奇的经历,

水世芳被称为“中国最后的名媛”。

1943年,高罗佩与22岁的水世芳结婚

两人在荷兰驻华大使馆就职期间,水世芳经常为高罗佩补习中文,两人朝夕相处,难免日久生情。

相识6个月后,两人在重庆的教堂结了婚,婚后,他们养育着4个子女。

高罗佩一家人

后来,高罗佩把他重庆的书房,

改名为“吟月庵”,着实风雅。

高罗佩与夫人水世芳在家中书房前合影

1943年,高罗佩在重庆参加了“天风琴社”,于右任、冯玉祥、徐悲鸿、齐白石、郭沫若、饶宗颐等人都成了他的朋友,谈诗论艺,曲水流觞,引吭高歌,诗韵酬唱,真高雅之事也。

天风琴社送别高罗佩夫妇晚宴合影(摄于1946年3月的重庆)

高罗佩其中的一个女儿宝莲·范古里克说道,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从不专门给她弹古琴,总是在深夜,等她已经睡熟了,才弹上一会儿。

“我想他喜欢一个人放松的时候弹古琴,我不知道他几点睡觉,有时候他下午会睡一会,大概10分钟。他那张琴很古老了,明代的,声音很柔和,非常动听。”

在书房中抚琴的高罗佩

高罗佩一生曾拥有过数张古琴,这张明代“松风”琴是伴随他时间最长的一张,直至他逝世之后仍为其后人所收藏。重庆三峡博物馆也有一张名为“松风”的古琴,系民国时期重庆琴家杨少五旧藏。

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松风”古琴

40年代,高罗佩撰写的国际上第一部有关古琴的文化历史学名著《琴道》,至今仍为海外治中国音乐家所津津乐道。

高罗佩(右)与古琴名家关仲航

但好戏还在后头。前些年,由于古装侦探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成了网络流行语。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狄仁杰作为一名神探的形象,是被一位外国人发扬光大的,而他就是高罗佩

时光倒退到1935年,高罗佩在日本时,因缘巧合读到了一本奇书,即清初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

高罗佩惊叹于中国公案小说的有趣,将其翻译成英语介绍至西方,一时兴之所至,竟袭用其中的主人公狄仁杰,用英文写了狄仁杰探案系列的第一本《铜钟案》,出版后大受欢迎。

高罗佩遂一发不可收,先写出《狄公案》中的后三本:《迷宫案》《黄金案》和《铁钉案》,之后,每年一本,共写出13本《狄公案》小说,包括一本短篇集,立即风靡全球。

各国出版的狄公小说

这套书在西方风靡到什么程度呢?不仅荷兰外交官必读,而且美国国务院也曾规定,到中国任职的美方工作人员,都要阅读高罗佩的小说,以加深对中国人的了解。

“我发现人们对中国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缺乏理解,缺乏得令人吃惊。我觉得,我的狄公小说也能促使这个问题受到广泛注意。因此我一直竭尽全力把这些小说,直到最小的细节,写得尽可能逼真。

高罗佩为《狄公案》创作的插图

狄仁杰和高罗佩都火了,

狄仁杰在西方人眼中,

自然而然就成了“东方的福尔摩斯”。

后来他用7年时间遍访名刹古寺、博物馆院,获得禅师遗著遗物300余件,辑成《东皋新越禅师全集》,成为中国佛学史补缺之作。

由于艳羡明代文人的雅致生活,而且秉持着一定要“成为”一个中国人的原则,所以高罗佩在书房陈设上,严格地遵从明代陈设的要求。

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高罗佩的书房

1967年,时任荷兰驻日本大使的高罗佩因罹患肺癌,在荷兰去世,年仅57岁。

高罗佩生前还留下过一张唱片,但估计听过它的人寥寥无几,那不是古琴曲,而是猿哀啼。那是他晚年时的最爱——长臂猿,也成为他最后一部专著的题目:《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

高罗佩与他的长臂猿

2011年,高罗佩后人将他生前的部分藏品,包括文房用品、家居、瓷器古玩等共116件套,以及高罗佩的书法与木版画(年画)收藏捐赠给重庆三峡博物馆。

这批文物不仅是研究高罗佩人生经历不可多得的实物,也是中荷两国友谊的见证。

作为一名欧洲人,

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让众多国人都自愧不如,

也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阅读文章

热门视频